观点
张晴:亚洲正在进入一个
重新拨动时针的时代
美术报:近20年来,亚洲的双年展、三年展风起云涌,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与世界性的双年展相比,我们自身的特色在哪?
张晴: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于1895年,走到现在仅仅是一种象征,当然它云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和策展人,是最好的交流平台。
近20年以来,我们自己的双年展、三年展发展起来且各具特点,这和亚洲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自信,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分不开,这次“亚双展”其实也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文化自觉。
一直以来,亚洲是零落和分散的,后来出现的两个重大问题使情况发生了改变,第一是亚洲革命,它产生了独立的民族国家,这在整个亚洲史上是不得了的事情,也促进了亚洲知识分子的诞生,他们围绕自己国家的文化自觉、亚洲文化认同、亚洲与世界的关系进行研论、发现和论述,亚洲的文化智慧对整个世界发生作用。另外,亚洲国家从被殖民被掠夺,转变为有了作为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特别是亚洲四小龙作为一个导火线,让大家看到亚洲民族和国家经济腾飞的可能。这一系列问题,当你在疑问的时候,其实已经变为现实,并且这个现实已经触动了整个世界,形成了新的亚洲。因此,在这种宏大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我们想到,世界时间之外还有亚洲时间,我们能不能主动来拨动这根时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雄心,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亚洲时间。亚洲时间的诞生根本意义在于,重新改变了世界时间,这是关键点。
美术报:与传统艺术展览更讲究笔墨传承和构图等形式主义方面的探索不同,当代艺术展览更多是将目光转移到美术界之外的跨学科的关注,这是否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
张晴: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已经说得很清楚,等到19世纪末,形式主义的探索已经油干灯草尽,进入20世纪的时候就是观念先行,这是整个世界艺术史叙述的一个历程。社会学、人类科学等等方面运用到当代艺术中,是整个世界的当代艺术叙述当中的普遍生态。今天已经没有纯艺术,它就像一个汉堡包,咬一口什么都有。何为当代艺术?就是这样子的。
美术报:从上海双年展到广州三年展,您有着丰富的策展经验,每次展览主题的选择过程是怎样的?
张晴:每个双年展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是在讨论一个问题,像我们写论文一样,今天写空气,明天写海洋,后天写爱情,要把这个问题写透了,都是好的。(张晴,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展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