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萃
全媒体
时代画
何以为画
文/颜榴(北京)
1996年,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刘小东画了一幅画,名为《电脑领袖》。这幅《电脑领袖》是刘小东“白胖子”系列作品中的一张。
互联网时代,也是我们常说的资讯时代,不仅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的肉身存在方式以及生理结构。由于长期坐在电脑旁边,大头与豆芽菜身形,肚子浑圆,眼睛变形,“白胖子”就是长期打电脑游戏、上网、发帖的结果。之所以提这张画,不只是当今文艺如何发展的问题,还关乎到我们肉身健康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刘小东是个先锋画家——他极早地预见了10年后电脑儿童、电脑少年、电脑成年人的样子,描绘了一个从小长到大“宅男”的代表,其实是一种预警。德国学者彼得·毕尔格曾以“主体的退隐”来概括这个时代的特征,从罗兰·巴特到福柯,“作者已死”,是他们的结论。互联网时代,一个资讯经过各种镜子的折射,话题在网络里的真相,已经不真,近乎消失了。
前不久,富商刘益谦天价购买了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的《斜躺的裸女》,引得各方争议不断。同样在拍卖场上,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在2013年拍卖的价格是1个多亿。这幅画从创意上而言直接来自达芬奇,拍出天价,只能让人觉得是做局的结果。本来,收藏与艺术是姊妹关系,收藏家与艺术家是一种供养和供养人的关系。但在今天的国内,互联网上,则纯粹变成了资本的“游戏”,艺术的内涵几尽消失。金钱可以买来作品,但买不来艺术的神圣与伟大。德语诗人里尔克在一首诗里说,财主们用黄金堆成了佛陀,但并不知佛陀为何。也就是说,金钱与艺术只可能是表层关系。互联网所关注的是资本数字游戏,漂移了话题的焦点。
互联网时代,从“电脑领袖”的身体变形,到艺术家与土豪、名人联手的变形,再到拍卖场的变形,网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利”字的重重鬼影。如今互联网慢慢成了一个名利场,让越来越多的艺术与艺术家失去了真相。提及的这三张画,其中意味如何,值得深入探讨。
选自2015年12月7日《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