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聚焦

郑朝:中国美院国立艺专时期的左翼美术发展

  郑朝:中国美院国立艺专时期的左翼美术发展

  ■本报记者 赵丽莎 采访/整理

  本文主要谈谈关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立艺专时期党领导下的艺术走向的问题,以及当时的代表性的社团和人物。其中,一八艺社、木铃社、今艺社,作为国立艺专的三大社团,正是在党的领导、影响下探索出了一些为今日社会服务的艺术活动。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社团的一些成员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那时美术发展的左翼倾向。

一八艺社

  一八艺社是中国最早的左翼美术团体,代表人物很多,我讲四个:张眺、李可染、胡一川和夏朋。

  一八艺社,原名“西湖一八艺社”,在国立艺专创办第二年的民国18年(1929年)成立,后来社团发生分裂,一派为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西湖一八艺社”,另一派则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删去“西湖”两字,就叫“一八艺社”。他们举办了好几次展览,其中在上海的展览由鲁迅写了序言,并给了很高的评价。一八艺社对中国美术走向左倾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八艺社为什么会分裂成两派呢?不得不提的是成员张眺起了作用。张眺在上世纪20年代参加中共,原是山东艺专的学生,因为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屠杀共产党人,他逃到国立艺专考取了研究生,指导老师是法国的克罗多教授。时受上海左翼文艺的影响,共产党员张眺就经常提问大家,“人生为什么?艺术为什么?”他当时住在一个破旧“善福庵”的尼姑庵里。很多品学兼优、在艺术上有想法的学生都很喜欢找他聊天,所以他有一个绰号叫“张理论”。张眺为一八艺社转向左倾、转向为人民服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之后曾担任了苏区闽浙赣苏维埃的宣传部部长兼列宁学校的校长,可惜后来在一次极左运动中遇害。

  张眺的好朋友是李可染,他俩住在一个房间。当时李可染以他的成绩优秀而闻名,李可染在上海美专攻过国画,他又考上了国立艺专油画的研究生。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大家都很佩服他,因为在艺术上他也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当时同学们给他取的绰号叫“李艺术”。

  虽然那时李可染还不清楚他最好的朋友张眺是什么人,直到解放后很多年他才知道张眺是共产党员,曾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但是他的思想却深深受到了张眺的影响。所以李可染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在他的艺术上始终有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祖国服务的思想的呈现,一生都在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画了很多反映革命圣地的作品。在艺术上他始终探索中西融合,除了传统的功力很深厚以外,他还吸收了很多西洋的表现形式,画的祖国的山河很有现实感。

  一八艺社中的张眺和李可染在左翼美术活动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还有胡一川和夏朋。他们是一对恋人,他们和另外三名同学于1930年在杭州保俶塔前手执红叶宣誓参加了中国共青团,正式成立了国立艺专的共青团支部,之后两人都转为了共产党员并投身了革命。延安木刻及北方木刻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可否认的是,胡一川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油画其中有一幅叫《开镣》,非常有代表性。他自己的创作很丰收,对美术教育也很有贡献。他后来担任了中央美院的党委书记,又到广州美院担任院长,直到去世。他对中国左翼美术的影响很大。

  夏朋,出身于富有的书香门第,因为志同道合与胡一川结合。当时她鼓励胡一川刻木刻,但是中国还没有人刻出现代的木刻!怎么刻?用什么工具?夏朋就把自己的油画箱拿来给胡一川刻木刻,成就了中国木刻的第一刀。之后她的父亲决心送她到巴黎留学,另一边胡一川在召唤她去上海从事革命美术活动,她选择去了上海,组织了好几个木刻社团但是后来被逮捕了,最后在苏州的反省院牺牲。夏朋的作品很雄健,大部分反映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

木铃社

  1933年2月,在李苦禅老师的国画教室里,学生搁起画笔,围炉闲谈。有学生提出成立一个单纯研究木刻的社团,所以成立了木铃社。木铃社的宗旨是什么呢?杭州称木头木脑的人为“阿木铃”,虽然知道木铃是发不出声音的,但是希望它终有轰轰烈烈的一天,这正是他们的宗旨。活动了还不到一年,木铃社被当时国民党当局破坏了,抓了曹白、力群、叶骆三个人。鲁迅先生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写于深夜里》,正是写了木铃社被破坏的经过和其中的几个成员。木铃社虽然存在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它是中国第一个木刻社团。

  抗战时期,学校有了中共的党组织支部,支部书记是陈明,党组织做了很多工作鼓舞大家,让大家有抗战必胜的信念,把解放区的艺术介绍过来,做了很多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力量已经比较强大了,那个时候党的工作主要还是通过社团来贯彻,社团一时非常多,有木刻、漫画、艺专剧社,等等。艺专剧社里无论编剧还是演员水平都很高,演出了很多有进步思想的戏剧如《夜店》、《雷雨》等等。除此,还有合唱团、牵牛花社、高粱社等,都很活跃。

今艺社

  1944年,国立艺专潘天寿任校长,聘倪贻德为西画系教授。他在重庆遇到了他当时在上海美专时的女同学刘苇,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刘苇是思想进步的女艺术家,时在中共邓颖超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所以,倪贻德在夫人的影响下政治上逐渐左倾。之后倪贻德推荐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日本留学回来的共产党员蔡仪来校任教。倪贻德、刘苇、蔡仪他们三个人认为虽然社团很多,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是缺少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因此成立了今艺社,宗旨就是艺术不要脱离人民,要为今日的国家服务。他们带领社员到农村里画速写,到梅家坞去画采茶姑娘,到街头画流浪汉,积极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今艺社的代表作如校园壁报主编叶文熹的《新阎王殿》,把当时的国民党比喻成了阎王殿,很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专制以及残酷暴行,来迎接新中国。

  今艺社于1947年创办,在其影响下,很多人思想趋向进步。为迎接解放,学校300余名学生中有100多人参加了革命,今艺社于解放初期就等于无形之间解散了,成员奔赴不同的岗位参加革命,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社团才又恢复,直到现在还在活动。这恐怕也是全国非常少有的现象。至今每年全体社员的大会至少还有两次,小活动有很多。现在的成员代表如刘江,他以前是牵牛花社的社员,还是朗诵班的班长,会编歌舞多才多艺。1949年我们一起参军,他在军队里以开展幻灯活动闻名。后来他复学学国画画人物了。后来因为潘天寿先生提出要重视书法教育开设了书法专业,他才走了书法的路。直到现在,我们今艺社还在吸纳社员,倡导有奉献精神的艺术家服务社会。


美术报 聚焦 00004 郑朝:中国美院国立艺专时期的左翼美术发展 2016-07-02 美术报2016-07-0200043;12905080;美术报2016-07-0200046;美术报2016-07-0200047;美术报2016-07-0200048 2 2016年07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