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微言
陈履生微言
历史画之难在人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150件作品即将呈现在公众面前,相信各有评说。客观来论,在21世纪的当下,以现有的全国力量来完成跨越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美术创作工程,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美术队伍的现状就是如此,能画画的人很多,画好画的人也不少,但专门从事历史画创作的少之又少。串行往往表现出不专一。
历史画之难在历史
历史画的本质是画历史,表现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反映历史事件中特定的时空关系以及历史事件在历史上的影响,而作为画还应具有画的基本的审美要求。作为历史画,在历史和艺术的两者关系上,如何处理历史和艺术的关系,是“历史画”创作的一个关隘。无疑,尊重历史是必须的前提,任何“戏说”和“戏画”都不可取。
历史画之难在题材
以中国历史发展主线为脉络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的整体设计,在题材上往往取事件和人物的历史影响,而这一结论是基于当下根据历史积淀的判断,因此,以史为重。从理论上说,没有不可以画的内容,但是,实际上有些题材是很难入画的,如“二里头文化”,现存就是遗址和考古成果,在其他阙如的情况下,显然是有难度的。
历史画之难在资料
画历史画之前收集相关的文图资料是一项基础工作。越是时间久远,其史料收集工作就越难,而相关的文字资料就更加语焉不详,图像也就越模糊;更难的是有的根本就没有。面对这样的状况,画家往往是借鉴今人所拍摄的影视资料,而影视剧中的各种不负责任的服饰、道具、建筑等,包括人物形象,就影响到历史画的创作的质量。
历史画之难在认知
尊重历史必须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其前提是要对历史有兴趣。如果是临阵磨枪,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沾一点历史的浮沉,那么,所画可能不仅是缺少深度的问题,往往是与主题貌合神离。历史画的难度不在能够准确地画出与历史相关的服饰、器具等,而在于画出主题的深度,表现出历史的厚度,而这对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画家是难题。
历史画之难在表现
对于绝大多数一直从事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的画家来说,转身到历史画创作中来是不容易的,这不仅仅是有其中的很多难。在表现上,所熟悉的是现代人的生活,可以信手拈来;而表现历史人物往往捉襟见肘。如果用画时装的方法画孔子、老子、秦始皇等,那么,找不到感觉的感觉出现在画面之上,就是一种历史画的尴尬。
历史画之难在感觉
画画的感觉很重要,历史画的感觉尤为重要,这种感觉有历史的长度,甚至有历史尘埃的灰度。画家的感觉是一种修养,是画之外的一种功夫。感觉也是一种天分,需要有特别的才情。确实有这样一种画,只是人物换上了古装,而其他(包括配景)则是和以往所画一样,新瓶装旧酒。没有历史画感觉的画只是一张历史题材的画。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资深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