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匠精神
转变教育观念
高等院校要提升教育质量,特别是提升艺术教育素质,重新审视工匠精神,是付诸实践教学和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重振“工匠精神”,不仅是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某种制作程序或模式化的复制过程,更重要之处应该将其提升为新的美学理论和新的价值取向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凝练和运用,真实而确切地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
纵览几十年的中国现代设计发展史,由于诸多元素的影响,造成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与现实应用断裂与迟滞的现象屡见不鲜。改革开放后,由于急于追求跨越式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工匠精神仅成为少数行业、企业和个人的个体操守,而没有成为提升整体制造业水平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撑。面对今天工业领域产出的诸多成品,尽管我们在设计手段、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已接近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正是由于这个关键性的差距,使得很多产品的设计标准仍然达不到内部构造与外部装饰最佳精细与精密的程度,呈现不出建立在对生活细节微妙的感官享受之美,对生产技术、材料恰当运用而形成的原创冲击力。这让中国设计尽管在外表形式上看起来已经和世界优秀设计差异不大,但在深入地接触和使用之后却总感觉更多是模仿、追求表面的味道,缺少深邃与创新的成分。在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已经多年之后,眼下中国设计和设计教育迫切需要重振工匠精神,以凝聚和抒发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性的巨大产能,真正地与各设计强国分庭抗礼。
重新审视传统工匠对造物的认真与严谨,对精工制作和不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的执着精神,将给今天的教育观念带来重要的启示。对艺术教育而言,艺术创作的成果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重视艺术创作特别是艺术设计中对于艺术本体和工匠精神的研究,才是真正的尊重艺术规律。我们应该追寻一句古语“道心惟微,惟精惟一”,艺术实践要不断地创新才能铸就真正的艺术精品。近几年,国内许多专业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展出的作品,总的感觉是既呈现出欣欣向荣,努力进取的喜人景象,也显露出当下艺术教育浮躁、急功近利的表象化问题的客观存在,所以,工匠精神的重构对艺术创作,尤其是对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影响深刻。我们要借助工匠精神的动力,在相关的专业平台上,精益求精,认真打磨,深入钻研,努力提升艺术创作质量,使创作出的设计作品真正充满鲜活的艺术感染力和感召力。
高水准的设计活动实质上体现的是设计师对生活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重提工匠精神将给今天正在发展的设计学相关学科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标准和目标,特别是对设计教育的执行者提出了新要求;要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今后青年一代中国设计师内心深处的精神守则,迫切需要专业艺术院校保持清醒的认识,转变设计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