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饺子
■老圃(北京)
吃过三十中午的年饭,到了除夕必吃饺子。不管穷人还是富人,这顿饺子无论如何是不能少的,因为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不管一年的生活过得如何,有多少开心和不开心的事,人和人发生了多少隔阂,平时积累了多少恩恩怨怨,吃完了年夜饭,一笔勾销,一切都翻过去,把希望和理想寄托来年。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外出的人不管走了多远,有多少重要的事都得放下赶回来过年,过年。似乎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
除夕包饺子,饺子有很多名堂,和面、剁馅、擀皮、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每个环节都有讲头。和面,将水和面和在一块,亲亲密密,不离不弃,象征一家人感情和美;剁馅,把不同的食材剁碎拌和在一起,取大同,存小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饺子皮擀成圆形,圆满,圆圆满满、好事多多、心想事成,没有阻力和障碍,外出谋生的人都能平安归来,团团圆圆;包饺子,包,包涵,有容乃大,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多少磕磕碰碰,都像饺子馅一样用饺子皮一合,包起来,大人大量,不为过去的事斤斤计较,将那些不如意、不痛快包进饺子放进锅里一煮,汤水沸腾,立刻烟消云散,化为乌有。最后,再把圆满和吉祥的饺子吃到肚子里,难怪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会提起“打一千,骂一万,别忘了三十晚上那顿饭”这句话。
饺子包好,下锅之前,先将祭祖的素馅饺子煮好。祭祖的饺子很讲究,用上好的大白菜做馅,不能见荤腥。荤指的是葱、蒜、韭菜等5种辛辣蔬菜,腥是指各种肉类,当然大油也是不能用的,只放鲜姜、花椒、麻油和盐,香菜少许,切碎和在一起,有时也放一些胡萝卜丁,取其好颜色。煮好后用青花小食碟,每碟中盛四个,共五碟,再配上白菜片、芹菜段、胡萝卜和香菜精制而成的小凉菜,两三盘水果,在祖先的牌位前摆上筷子,倒上烧酒,燃好香,父亲带领着我们依次跪下磕头礼拜。
祭祖的牌位都是母亲用牛皮纸糊成的一尺大小的长方形袋子,袋子里装满了纸钱,父亲用毛笔在正面写上祖宗的名字,父亲只读过小学,但他的字写得非常好看,回想起来倒是比一些蹩脚的书法家写得要好些,不是他有多深厚的书法功底,恰恰是因为他的朴素、实在,没有半点炫耀技巧的痕迹。后来父亲不在了大哥写,现在是我写。
那时候,小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这些供品,总想偷着吃,大人们看得很严,说是给祖宗吃的,谁动就敲谁的手。等到仪式结束后,母亲把饺子等物分给我们,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吃光了,问我们饺子包的什么馅?大家眨眨眼睛,吧嗒吧嗒嘴,摇摇头说“不知道”,父亲和母亲见状都笑了,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