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即是尊重
大学时代,铁扬利用暑期赴杭州探望长兄。得以结识浙江美院周昌谷、曹思明和肖峰等艺术家,后彼此往来频仍。中年、壮年,铁扬之交谊则跃出美术领域,像贾平凹、冯骥才、莫言等作家,均不同程度与其有着沟通。
审视铁扬作品,发现其中每每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洒脱的浪漫气质,也正是这种烂漫,纯粹的发自心底的烂漫,才相应消除东西方艺术的隔阂。而视力与视野迥然不同,有时并不取决行万里路,而在于胸中之大棋局。
铁扬“赋予了大自然人格”的作品,令肤色各异的受众倾倒。其足迹遍及欧亚及北美,大量佳作被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还曾在异域举办“中国的艺术和艺术在中国”等讲座。铁扬的艺术遂进入韩国藏家视野,并在“非典”时期举办个展。随行的女儿以《铁凝日记:汉城的事》的形式,将父亲展览及相关艺术活动,以清新的文字加以记述,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铁凝在看似随意的写作中,在众目睽睽公共空间,几乎不谈以往不张扬自己,亦极少解读父亲的艺术孤旅。而此次甘作陪衬,站在父亲身旁默默记录,在文坛在画坛闻所未闻。
贯穿在铁凝为文及生活里的绘画艺术,不能说没有父亲潜移默化的熏染。在中国作家行列,铁凝颇具独立审美能力,甚至对雷诺阿深受中国陶瓷绘画影响,亦有独到评价。铁凝称父亲“最少有的便是世故。他固守着自己的灵魂所感知的世界,他又用颜色和笔触为观众创造出充满动感的新奇,使我每每温习生命的韧性和光彩。”可以说,铁扬之绘画全无创作期待,学术认可期待,商业成功期待。
铁扬大量随笔散文面世,这对画坛该是有价值的。太多美术家对技术本身的崇尚,对市场的取悦,而忽略对绘画必不可缺的支撑——文化的囤积,以及文化与绘画的互渗,是阻碍发展的最大瓶颈。而铁扬绘画语汇所贯穿的艺术思想,已然显出艺术大家的基本形态……
“铁扬艺术研究院明年将与中国美协主办第二届水粉画大展;下月前往俄罗斯尼古拉·费申故居和博物馆考察,完善关于费申的研究课题;再赴德国进行艺术交流。”刚刚结束杭州、张家界和凤凰古城写生的铁扬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