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不会过时
文/王辉(北京)
学习美术都要经历写生的过程,就是状物,对着东西来画。那么写生是否能够画至终生呢?当然,这是可以的。中国油画家常常崇拜的很多国外名画家,他们都是在写生中成名成家的,比如画人物写生的弗洛伊德、画静物写生的莫兰迪、在户外写生风景的塞尚等等,都在写生中完成了他们伟大的艺术变革。
回望中国的美术,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美术,写生并不被人所看重,即使在全国性的展览中,写生作品一般是不参加展览的,这是当年美术体制的狭隘思维。今天,国家在组织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这是好事情,但是也应注意不能因此而偏废具有根本性质的写生,不能因为你追求所谓“高大尚”而冷遇了艺术的多样格局。写生,就像中国书画家在书斋里面天天要做功课一样,写生也需要天天画,这是一种学养的积累,不管画人体、静物,还是风景,都借由写生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来表达发自内心地对世界的看法。如果说大题材的艺术创作是需要的话,从更广泛地深入到艺术主体内心层面来说,写生是更需要的,它是客体和主体之间最直接、最本质、最原始、最常态的一种艺术创造行为,因此写生这种方式永远不会过时。当然,写生如何去提高,这是艺术家自己的事情。
过去我们的写生,尤其是向苏联学习时期的这种写生,目的是为创作而练习基本功,为画大画收集素材,比如画一头骡子我要去写生骡;画一扇门窗我要去写生门窗,光影效果需要通过写生来完成,但是现在的写生不应该是这样,它回归到了向欧洲学习油画的那样一种经典传统中来,写生成为一种创作方式,艺术家在写生中可以完成作品的全部内涵,它不再停留在过去的概念,尤其不能把它和学生时期的写生等同看待。
国内有写生画得非常好的,比如吴冠中、比如忻东旺,他们也就是在写生中完成了艺术风格的确定和升华。我们不能只把创作的作品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其实,大创作未必在艺术价值上可与优秀写生作品等量齐观。当然,像印象派画家那样的写生作品动辄天价,这在中国来说,还有待于一定的时日,只是说,在中国社会到民间,有这样一个历史转变过程。
(作者为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执行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