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论说

绕不开的乡邦文脉

——《超于象外——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邵逸轩》出版

  近日,张扬明所著的《超于象外——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邵逸轩》,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超于象外”四字书名来自袁克文为邵逸轩的画册题词:画无不能,画无不工,超于象外,有大家风。

  据作者张扬明回忆,大约是2009年,他收藏了第一张邵逸轩山水作品,从此开始关注这位民国时期的东阳籍画家。随着时光推移,关于邵逸轩的各种史料慢慢增多,对邵逸轩的了解也开始慢慢变得立体而清晰。收藏之余,张扬明有意识地开始收集整理关于邵逸轩的各种史料,毕竟,这位民国时期著名的京派画家,已几乎被画坛遗忘,即便在他的家乡东阳,对邵逸轩也知之甚少。

  在十余年里,张扬明多次到紫溪村,察看邵逸轩故居,拜访他的后人,还有村里的长者,包括居住在石家庄,已80余高龄的邵逸轩三子邵中先生,以及其他许多亲属。也不断地在民国时期的各类文献中寻找邵逸轩的信息。文章从几千字到万余字,最后决计扩充成书, 2019年,开始拟定提纲,正式撰写,直到2022年付梓。

  生于1886年的邵逸轩,长居北平,与齐白石、张大千、溥儒等共同筑基京津画派,抗战时期回东阳,任东阳民教馆馆长,然后暂居杭州八年左右,后又返北京,直至1954年病逝。邵逸轩的艺术生涯甚至可以用“叱咤风云”来形容,然而,在过去不到80年的今天,其艺术影响却悄然湮灭在了滚滚红尘中。这样的人生际遇,不得不让人思考艺术的产生、功用,以及社会意义诸问题。

  在西湖画会艺术总监金心明看来,一个人思想的来源不能抛开地域文化的滋养,所以,从前的人特别在意标示自己的籍贯,就是彰显自己地域文化背景的需要。我们现在的艺术追求,过多地从书本经验而来,把自己漂泊在一个不能立锥的地方,开放华而不实的花朵。是故,眼下的艺术,花样多了,形式多了,创新多了,手段多了,方法多了,唯独皈依少了。语言是我们表达的载体,艺术也是一种语言,那么,我们所运用的艺术语言从哪里来,是不是自己熟悉的语言,自然要从根本上去挖掘和探究,绕不开的乡邦文脉。本书作者张扬明在做这件看似繁冗而意义不大的事情,其实是在梳理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记得余绍宋曾经说过“学问不出百里”的话,我们的可赖以吸收的文脉养份,不出百里之内,用不着孜孜千里万里的外求。

  东阳邵逸轩,对于热心于近代美术史研究的学者来说都是个陌生的名字。或许极少数“京派”画家研究、北平艺专校史研究的美术史家在文献梳理中偶遇过这个名字,总因线索细杂资料零星,而没有看到进一步的成果。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王犁表示,在邵逸轩同乡后学张扬明的耙梳下,终著述出版《超于象外——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邵逸轩》一书。也使那个活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艺坛的一流画家,又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耳熟能详熠熠发光的齐白石、张大千、溥儒、袁克文、萧谦中等名士中多了一个邵逸轩的名字。


美术报 论说 00014 绕不开的乡邦文脉 2022-12-03 25130338 2 2022年12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