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4版:评论
3  4  
PDF 版
· 至少我们应该尊重吴冠中的真诚
· 外行是不知笔墨
还有内涵的
· 笔墨是基础·读吴冠中“笔墨等于零”随感
· “笔墨等于零”这样的标题伤人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笔墨等于零”这样的标题伤人了
■崔 烜
  “笔墨”或许在他们心中过于神圣,“笔墨等于一切”这样的心理是否与“笔墨等于零”异曲同工呢?

  ■崔 烜

  “我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而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话怎么理解呢?两个层次:一、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二、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随着变换形态。所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摘引《吴冠中答记者问》

  从上面的一段材料不难看出,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是有前提的。他说等于零的是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笔墨,不少批驳吴冠中先生观点的文章忽略了这个前提条件。对于忽略掉这个前提条件的评论者,我在这里就不再作反驳,因为首先应正确、完整地理解吴冠中先生的本意。

  既然提到本意,我就主要来分析一下被诸多评论者批驳的吴冠中“本意”中观点:“脱离了具体画面而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首先,不可否认,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绝对是无可替代的,没有笔墨的“中国画”并不能称之为中国画,笔墨是借以观察作者水平、情感、思想及画面品次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作者风格、体现作者个性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画家却过度地、不合理地提高笔墨的重要性,这是不恰当的。笔墨是要建立在作者完备的基础思想及绘画理念之上的。如果脱离作者的绘画意图,那么空谈笔墨是毫无意义的。举例来说,倘若我将沈周作品中的某一笔单独取出,那么,这一笔单独放在一张纸上时你将无法对其进行评价。这一笔的“笔力”、“墨色”等评价标准也就成了空谈,这一笔需要原封不动地放回沈周的作品中才能够作出评论。因为这一笔与周边其他用笔是息息相关的。倘若你将应用在皴石的笔用于皴树,那么只可能驴唇不对马嘴,这样的笔可称之为“佳笔”么?

  至于吴冠中先生作的第二个解释:“笔墨只是奴才”的观点,其实从本质上分析也毫无错误可言。有不少评论者认为此话不正确,就我个人看来,“笔墨”的“重要性”是他们心中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笔墨”或许在他们的心中过于神圣,“笔墨等于一切”这样的心理是否与“笔墨等于零”异曲同工呢?

  说到头来,吴冠中先生仅仅想纠正一下目前对于中国画的“过于形式化”问题,仅此而已。但过于“激烈”的“笔墨等于零”这样的标题却刺伤了不少绘画评论家的思想神经。再加上吴冠中先生在绘画界的名声和地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是否也应该说是中国画坛存在的一个不健康的现象?

  总之,吴冠中前辈敢于提出这样激烈的措词,意图也许在于给已经麻木和统一的艺术观念一定的评论提醒,绝非有意要与传统理论敌对或卖弄自己在画坛的权威,还请各位评论者注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34 “笔墨等于零”这样的标题伤人了 ■崔 烜 2008-3-15 美术报000342008-03-1500016;48256DEA008181F54825740C002717E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