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展事

非主流表达

■孙金韬

  王晓辉写意人物画创作在当代画坛享有很高声誉,这不仅因为其学院教育背景赋予他的对艺术始终抱有虔诚严肃认真的态度,还因为对传统写意人物画述评经典的独特理解和解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手心一致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绘画学养。

  说起王晓辉写意人物画创作,以下两点是不能不说的。首先,由于他对“形”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所以其创作中“形”的大放异彩就成了可圈可点的独到处。古人轻形而不忘形,形若被忘,神安在哉,意安在哉。但是,做为当代职业画家的王晓辉,显然对这种玩票式的文人戏作不甚满意,也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因为作为视觉艺术而轻视“形”的作用,还能叫造型艺术吗?这其中诱发出的不职业、不专业的态度正成了当代改造的对象。古人看不起画工而重视文人,文人掌握着话语权,所以广为传世的正是那些被元人称为“戾家”的文人写意画,这其中的“形”某种意义讲已被概念化、符号化。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那些文人独有的也被符号化、概念化的“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若想有“新意”需表达,相当困难。所以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不仅指审美图式要有时代性,也说明笔墨承载的意趣、情感同样应具时代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达新意,必有新语言。

  语言怎样革新?必然要从绘画的核心——“形”上有所突破,怎样突破?重塑新的造型观,即弱化形的心理因素,强调形的客观物理因素,使造型艺术真正回归到“型”上来。于是素描造型也好,色彩造型也好,凡是能使画更像画的因素都被王晓辉调动起来。如此一来,画面生动了,风格独特了,感染力当然就更强了。此其创作价值之一。其次,就是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去文人化倾向。说到去文人化,还是要先说到“写意”,中国文人画的文人性主要就体现了“写意”上,写意者何?画作的终极解释为“意”之谓也。笔墨承载着文人意趣,物象被赋予了它原本不具备的象征意义(如梅花本无所谓高洁,荷花也无所谓出污泥而不染,所有这些品质都是被人赋予的),于是,文人的绘画就不在对对象物的表现方面下功夫,而是热衷于堆积画面反映的意义,应该说,这是文人曾经的优势,却在后代被夸大,从而使绘画沦为概念的传声筒,或是图解概念和理性。在文人画的传承中,把本不属于物象本身的那些品质强加给物象,这种做法是做作和非自然的。把本不该抒发的热情夸大地渲染也会有虚假之嫌。同时由于一幅画的终极意义不在于画面,文人画家们就逸笔草草地随意涂抹,任主观之意的结果就是画面效果的不受重视,造型意识的淡漠。毫无疑问,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绘画的主体性。影响到对绘画规律的本体性摸索。所以若要强调绘画的主体性,必先去其文人性。表现在王晓辉写意人物创作中,就是在强调造型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努力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吸引到形的刻画手段上,围绕对形的突破来实现写意人物所应表达的大意义,而不是唤起读者对旧文人那种小情调与无病呻吟的注意。从而在特定的角度对写意人物画完成当代化改造。


美术报 展事 00036 非主流表达 2015-04-11 3840774 2 2015年04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