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评论

版画之殇

由第21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说开去

  近年来,版画发展进入瓶颈阶段,穷则变。技法上有较大突破,更多地运用了综合材料、光影技术等新兴技术,引入了亚克力、发泡塑料等新材料。更有一些新的、旁人无法分析的技术,这也标志着中国版画进入了一个新兴的时代。

  第21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中尺幅不限、题材不限、技法不限的“三不限”,也让我们有看到更多的作品可能性。从尺幅上看,我们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出现了不少鸿篇巨制。作为国家主流展览,黑白木刻依旧在本次展览中占据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研讨会上,专家团体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木刻到底是该遵循古法,一成不改地坚持刀味、木味及画家最真实的感受,还是应该与新兴的电脑科技技术结合,创新版画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争议。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写实人物的作品极少,而宏大篇幅历史巨作因由电脑图片复制粘贴,导致作品只有体量未见气势,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的黑白木刻实则多数是快餐文化,能填饱肚子却没有营养。技术层面上,我们增加了许多艺术处理手段,但多数华而不实,缺乏文化底蕴。而今,黑白木刻面临着一个窘境,同时反映出一个问题——画面变得抽象化,更多的是一些反应作者个人情感和小情小趣的作品。现在啃硬骨头的人少了!宏大革命历史与写实人物这类型的题材涉及的人甚少,而在涉及写实人物的作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电脑处理的图片翻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问题又出在哪里?

  一、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与当代版画风格的流变有直接关系。以往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人体结构,骨骼、肌肉解剖,以及塑造人物性格的写生当中,为了使画面达到“人神合一”的地步,师生与写生人物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深入藏区,一去数月,日日重复枯燥无味的基础练习。而今高校开设的课程中,教改数次,培养方向以及课程标准都与以往不再相同,知识结构出现调整,涉及广度更大,但专业课程时间并未增加,反而减少。老一辈艺术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青年任教老师根据目前的课程标准与培养方案,难复从前。

  二、分析看出,写实人物与重大历史题材主要分布在川渝及其余少数几地。以重庆为例,陪都时期,抗战大后方木刻作为重要的宣传工具,物资紧缺,一方木头刻好马上印制在当天的报纸和杂志上,每天都有大小黑白木刻展览数十个,版画事业欣欣向荣,成为全国的标杆。悠久的历史沿革,版画工作者们早有一套自己的套路,旁人要超越何其艰难。

  三、技术进步之优与劣。当代版画技术一日千里,百花齐放。写实人物、宏大历史可以直接用照片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处理分色、多次曝光,最后由孔版、金属版、综合版来制作,仿佛也能制作出一幅形象生动的作品。但这只是外形上的相似,照片拍摄始终会有角度上和透视上的问题,而且一张照片也无法囊括人物生平简介、生活环境、学问深浅、社会交际圈。刻画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亲身经历,只是在某一部抗日剧中去截图亦或想当然地来做,一知半解,没有投入自身感情,只是一味地粘贴复制,如何来做到形神兼备?

  四、铺天盖地的信息量。如今是信息时代,每天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挑战着我们的神经。各种大小展览、讲座论坛、学术交流,国内的与国际的,体制外的和体制内的,传统的与非常规的,综合艺术的……大量的信息让我们一晃而过,艺术家们每天作为空中飞人,飞来飞去赶场似的参加各色展览和各类论坛,根本没有静下心来去伪存真,完全是好坏一把抓,教师如此,学生就更加无力去分辨优劣了。

  五、时间与回报的得失计算。硬骨头依旧有肉,一个好的写实版画家在业内是非常受人敬重的,作品的回报率也不低,但硬骨头不是那么好啃的。前文已经提到,在基础学习中需要大量时间来堆砌,才有过硬的基本功,对待史实材料的分析更是需要抽丝剥茧,反复推敲。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做不出来一幅好的写实作品的。做好了方能功成名就。但这一张又一张的写实作品需要太多太多的时间和个人精力。艺术市场如今依旧有泡沫,做一些新奇的、出位的、博人眼球的作品,投入时间及精力相对来说少一些,回报周期快一些,久而久之,硬骨头就被弃之如敝履。

  六、天资与慧眼。艺术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灵性的。即便你下了要当苦行僧的决心,每日与之死磕,没有一双慧眼和七窍玲珑的内心,也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写实人物与革命历史题材,一个宏大,一个细腻。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与博大的胸襟气魄,要有胸怀天下、悲天悯人的情怀,仅仅有写实基本功是不够的。前人已有了自己的套路,再按照那个套路走,失败是必然的。天资与慧眼都不是朝夕促成,这样看来,大多数人也只能望洋兴叹。

  第21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是当代版画的缩影,“三不限”使我们看到了更多更新的题材、技术与表现手段。百家争鸣使木刻之路走得更为宽广,这一点我们必须点赞。老一辈艺术家对技法要求严苛,大后方黑白木刻从第一代到第五代艺术家历经八十余载的岁月,我们能见到流传下来的经典仍旧是那些有历史分量的作品。版画仅仅路子宽还不行,还要走得远!因为这样的路看似宽敞,实则让人踉跄,亦有可能是一条断头路,让中国的当代版画走不下去!当代版画依旧需要那些兢兢业业的、啃硬骨头的人。从题材选择上避重就轻,对技术技法上追求完美而摒弃木与刀最原始的味道,这样的木刻作品还能走多远,我们都需要慎重待之!

  (杨帆,长江师范学院教师)


美术报 评论 00014 版画之殇 2016-02-27 美术报2016-02-2700037 2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