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需要走心的黄金年代
文/左赛男(重庆)
文/左赛男(重庆)
猴年的纽约
纽约这座不夜城几乎每天都是人潮涌动,川流不息。临近中国新年,纽约的时尚界开始发行关于中国猴年的奢侈品,橱窗陈列都是满满的大红色,就连星巴克的礼物卡都有猴年的纪念版了,当然以世界文化艺术宝库著称的大都会博物馆也没有放过这个展现东方文化的契机,“Monkey Business :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Monkey(关于猴子:庆祝猴年)”和“Chinese lacquer(中国漆器)”,“Chinese Textiles(中国纺织品)”,三个展览同时亮相纽约,展览介绍中分别用到了精美、奢华、技艺精湛、黄金年代等词语来形容这些打着中国制造文化标签的中国艺术品,丝毫没有沾染零星半点的廉价之气息。近年来西方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兴趣渐涨,中国这个从古至今历经沧海飘摇,兴衰荣辱的国度,到如今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不容被世界忽视,甚至占有重要一席,亦如今年美国总统竞选的热门人选特朗普三句话不离中国,我不禁在想,当下是否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又一个“黄金年代”的来临?
版画的黄金年代
还是大都会博物馆,在2015年5月举办了一个名为“千年中国版画精品”的展览,展览从8世纪到21世纪堪称把中国版画史上最精致、最著名的作品囊括于此。展出之后,这门源于中国的艺术引起了美国大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甚至在展厅还设有版画DIY等项目供参观者印刷。
自从版画诞生于中国开始,古代中国就一直操纵着版画的话语权,经17世纪转变为艺术媒介后,在20世纪30年代称为“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改写了中国传统版画,一次次的变革与更新才让中国版画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但是随着全球信息多元化之后,西方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介入,让中国的艺术语言逐渐多元化,当然,这种转变必然会有两面性。一方面,从杜尚的小便池,到安迪·沃霍尔的番茄沙司罐头,继而草间弥生的波点等等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影响下,让中国艺术家看到艺术的多样可塑性,也同时让中国艺术向多方面发展。近几年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替换了架上艺术面向大众,观念的新奇超过了技术的按部就班,总之全球化让中国的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欣欣景象。另一方面,西方当代艺术并非具有神性,可吸收精华去糟粕不可膜拜,脱离了本土文化主权与传统绘画技术之后的艺术作品往往并没能打动观者,作品往往只追求了视觉而忽略了文化深度与技术,在艺术市场上也如流星逝过,再难长久。只不过对于中国版画界来说,跟这些当代艺术的喧嚣辉煌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和关联,很多版画人曾试图靠拢却也收效甚微,由于近十几年艺术市场视油画与国画为宠儿,版画的冷寂让版画人纷纷转去做了其他营生,只有为数不多的“本分”的版画人继续在高校、民间埋头苦干,正是由于市场现实问题反而让版画人沉静下来,不浮不躁研究版画技术与语言表现,厚积薄发,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进而这几年国家对版画艺术的扶持,观澜、綦江等版画村、版画城的建立,艺术市场的逐渐关注与收藏家对版画的深层认知,我认为这是中国版画又一个黄金年代的开端。
艺无古今走心就好
常有版画家在全国各类版画研讨会和文章中提到版画的边缘化问题,版画市场不振的问题,版画的继承和发展问题,版画数码技术的介入问题等等,各类问题些许带有点消极意味,可喜的是问题与版画创作一码归一码,丝毫不见版画人自怨自艾,继续在版画创作上各种走心各种创新与高产,大有黑色幽默以自娱。
再有,版画这门艺术不光是造型、构成、雕刻,还有印制,而“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3D打印技术,数字技术几乎无所不能地向传统技艺挑战,版画技艺面对科技是拒绝还是接纳成为近年来中国版画展览中讨论较多的话题。既然无法阻止历史的演进,何不以接受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保加利亚版画家皮特·彼得罗夫先生一次跟我讨论,他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抵制用Photoshop,这是一个非常方便的软件,并没有让我的作品脱离艺术性沦为照片。古时谢赫也说:“迹有巧拙,艺无古今。”巧拙,能断价值;无古今,不拘时代;依本人愚见中国青年一代版画人正是处在版画艺术与技术的探索期,风物长宜放眼量,坚持自我的艺术价值判断才不会迷失在喧闹一时的“时尚”里,版画人应不随时代的流行性继续坚持走自我的艺术方向,适当借鉴当下的新兴技术有效地融入艺术创作,随着中国主体社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尊心的不断增强,这不正是我们版画人的黄金时代吗?
(左赛男,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