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聚集

文章导航

第三届美术新青年10强获奖感言

  朱夏洋:

  我如今还在中国美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平时也有参加一些画展与活动,但是自我还在读本科时就开始关注美术新青年这个平台了,因为我的很多老师、师兄、同学都曾参与其中,并且获益匪浅。此次我来参加美术新青年活动,收获不仅仅在于为此次活动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更是一种对美术新青年精神的传承。我认为在现阶段的学习与创作中就应该体现出我们年轻人特有的执着、朝气与激情,我也努力在此作品中体现出现阶段学习创作的想法与感受。另外,要由衷地感谢中国美院的诸位导师对我的指导。

  郭昱均:

  本次获奖作品是我的毕业创作,意在表现少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向往中,也带有彷徨不安、羞怯腼腆等多种复杂心情,这一现象蕴含了矛盾的真理。在构思作品时尝试过多种方式,最终确定用朴实无华的素描形式表现我的思想,并渐渐成为一种习惯,鼓励着我从质朴的生活中,获得艺术的营养。如古人云:“为有才华翻蕴藉,每从朴实见风流”。以后,我会再接再厉,在艺术中寻找真我。感谢每个在艺术中帮助过我的人。

  陈伟:

  今天,接到美术新青年主办方的消息,恭喜我获得“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10强的殊荣,我很高兴。感谢主办方、感谢评委老师。我会继续努力,在自己的艺术创作路上,继续探索,继续实践。

  孟德鸿:

  感谢领导、老师和家人,我会付出努力,扎根边疆,用心来做出更大的成绩。此时此刻我是幸福的,幸福本来就是无数个微小愿望的达成。创作过程中曾经的苦闷、迟疑、彷徨都会在作品完成那一瞬间全部挥散,一幅作品结束,一幅又将开始。尽管那种感觉会与继续的创作如影随行,可是这种幸福与满足会让我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作为一名画家,要走笔,扎根生活实实在在画画;要走心,坦坦荡荡境界里有追求。

  魏晋:

  青年时代或许是短暂的,但对于艺术家来说尤为重要。青年时代是耕耘的时代,因为学习传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是打开创作大门的钥匙;青年时代也是收获的时代,古今无数大家的传世之作皆在青年时代完成,因为这个时期可以对功利、市场等“画外因素”任性地说“不”,也许艺术在抛去物质诱惑才来得最为单纯。我认为青年艺术家可以在画种、题材、表现方式上多进行尝试,不拘泥于传统,“多条腿走路”,因而来寻找独特的艺术感觉。在这个物欲横流、世俗泛滥的年代,“新青年”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本身就难能可贵,因此我也做好了与苦为伴的准备。

  陈雷:

  从开始学习美术,一路求索一路追寻,走到今天已是11年。曾经年少轻狂,再回首就成了“大叔”。然而对国画艺术,11年实在是太短暂的时光。

  我有过迷茫,也曾想要放弃,可最后还是难以割舍对它的热爱,放不下心中因它而蓬勃的梦想。这个时代什么都越来越快,连画画都越来越快,快得让人慌乱迷茫、不知所措。然而,艺术创作却需要我们沉静而缓慢,用时间、用心、用执着去感受和消化对世界的领悟,没有这份对艺术的严肃,又怎能真正地走进艺术的世界?又怎能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落脚点?没有一种艺术是跑步前进的,我们需要的是散步、是驻足、是坐下来冥思。

  孙文烨:

  感谢我的导师周一清教授和张放教授,是他们让我明白什么是“画品即人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幅作品”,这是一个做艺术的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在“美术新青年”同台竞技的同学、老师,都是业内的佼佼者。能获得10强的荣誉,对于刚研究生毕业的我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和肯定。我会在艺术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作品。我想对年轻艺术家说:“想自己该想的,做自己该做的,坚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于锋:

  感谢我的导师,他在创作上对我认真指导并给我极大的鼓励。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今天美术报新青年组委会给了我们这样一片沃土,让我们的辛苦创作能够有这样一次展示的机会。做为一个画家,只有置身于绘画创作的这片沃土上,我们才能切实地让作品更有深度和审美意趣。我要感谢很多人,我将把这份感谢和感恩化为行动,勤奋创作、激情逐梦,在我的人生画屏上涂上更多绚丽的色彩。

  韩潇:

  “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已经成为业界一个品牌式的系列活动,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展示平台和交流空间,我会更坚定地走出自己的创作之路。从少年时求学到工作,从画一花一叶到直接涂绘心灵,我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坚持和我的成长。感谢恩师王小晖教授的谆谆教诲;感谢张元教授对我思维思想的再启迪;感谢杜华院长的关爱与提携。跟随着他们,向艺术创作的一个又一个目标走过去,迈过它,这是件多么快乐的事。

  高腾:

  10强中只有1幅油画,我感到很幸运。其实初赛评选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强作品都很棒,更不用说复赛评出的50强了。艺无止境学海无涯,我会继续努力去把画画好。

  此次我创作的这幅油画《交河遗韵》前后历时多年,想表现浓郁的西域风格,勾勒出一座安宁祥和的古代城市遗址。我想表达吐鲁番交河故城的历史沧桑辽阔厚重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我浓烈的乡土情怀和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向往。

  (本报记者 崔艳)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聚集 00006 第三届美术新青年10强获奖感言 2016-04-23 12861314 2 2016年04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