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8版:展事

江南的风度

  若论艺术派别,先声为时代,其次是地域,然后就数典型代表,换句话说,时间、地点、人物,三者交织,造就了艺术史上的种种传奇。其中,时势造就英雄,是时代的必然加上天才的偶然,这样比较下来,地域则具有不变应万变的恒定性,蛰伏、酝酿、反复变奏,不断蔓延出质地的共性,长期以往,也只有文化风水一说可资解释。

  地理风土,抑或延伸出来的地区风情,属于艺术唯物论,或许比较容易得到证实,而徘徊不去的人文幽灵,才是玄妙的文艺风水。传统艺术自不必说,南宋以后的中国水墨画,江南拥有半壁江山,彪炳史册。时风一转,随着油画这种西洋画种漂洋舶来,以上海为中心并江南一线,新科画家很快建立了早期中国油画的码头,从这里瞭望、出发、回归,创造。这个码头落根于深厚的江南文化传统,风流蕴藉,拈花微笑,崇尚纯粹的“灵”与“美”。换句话说,虽然他们的外表西装革履,但内心依然文人情怀,以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模式道一番新解罢了。

  这样的天性,恰好暗合了西方20世纪初正在自我解放的革新内容。随着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东渡西求,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油画,尤其是以江南为据的中国油画,契合原有文化传统的内在,演绎了一场与西方近现代艺术隔岸相应的时代剧。以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和苏州美专为学科基地,倡导“闳约深美”的学训,珍视绘画的性灵与本体意义,将个人对世界的知会融入形式主义探索,同时汇入传统精神的活源。自此,中国油画的“江南风格”代代相因,以相对成熟的整体面目证实了一种“区域美学经验”,成为近现代中国油画的重要收获。

  沈行工先生是江苏油画界承前启后的中坚代表,他禀承刘海粟、苏天赐等老一代江南油画学派的精神,不仅自辟诗意画风,而且以人格风范感召群伦。他麾下的又一批江南后生,带着朴实的艺术情感与经验坚守阵地,形成别具风貌的江南油画学派。2003年曾经举办过沈行工师生展,获得很好的社会反映,如今再接再厉,续作“心智与图式”的展览,更能证明“江南经验”的持续性。

  这些画家首先落眼于地区性的风土情结,仍然选择周边景致作为描绘对象,山形水色,春塘秋岸,“风景旧曾谙”,俨然是文人画的昔日情怀,只不过水墨换成了油彩而已。可见在作品内容上,虽然画家大多是一个人的散步,但脚步限定的范围,没有离开群体生活的栖居地,也没有离开江南文化氤氲。

  显而易见,沈行工师生的“心智与图式”,剑出偏锋,代表典型的江南一派,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转世。许多作品意在似与不似间,灵性与法度间,东方与西方间,从中找到合乎情理的归属。全球化使油画在内的艺术,更容易进入流行式样,就像我们千篇一律的城市一样,“可靠”的艺术,“可感”的艺术,在地区的经纬度上越来越渺小, 就此而言,沈行工师生在油画实践中的自我认定和执念,显得十分“可贵”。期待这种江南的风度为更多的观众所欣赏和理解,借以全面俯察中国油画的主流与支流。


美术报 展事 00038 江南的风度 2016-10-01 美术报2016-10-0100022 2 2016年10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