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与追求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沈行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南京艺术学院的资深教授,他和他的13位学生联办的以“心智与图式”作为主题的师生展强烈地传达着这样的信号——对艺术原创性、多元性和丰富性的崇尚与追求。他们虽为师生,或同出一门,但他们的作品却各有心智,各有图式,他们所呈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展览,而是艺术家的心灵之旅和探索艺术风格的艰辛历程。
可以这样说,很少有画家像沈行工那样钟情于江南主题的表达。他的江南是现代的,也是传统的,是地域的,也是文化的。他最初从江南场景中的人物一路画来,抒情叙事,定格了许多经典的瞬间,使他的作品成为江南故事的最好注脚。现在他又将目光聚焦在江南风景上,作品中没有了人物,没有了情节,语言变得更纯净,图式变得更单纯,作品变得更纯粹,但一种实验性的探索轨迹始终存在。沈行工的许多风景画的名称虽然具有季节的特征,比如《春日江南》《秋日山居》等,但他并非简单地去描绘景色,而是用自己的“图式”和“心智”去塑造景色,有点“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意思。总之,沈行工用他的“图式”和“心智”对江南的风貌和精神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进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文化符号的意义。
我们从沈行工的师生团队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格局,即这样一个画家群体虽同室操笔,都在油画这块土地上耕耘,却各有各路,各有各家。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但从不重复,也不模仿,甚至刻意拉开距离。而这一格局也可以说是江苏油画创作队伍的一个微缩版。相比较中国画而言,我们有一个惯常的基本认识——江苏的油画在全国范围内似乎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其实,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有其偏颇之处。历史地来看,除去江苏丰富雄厚的油画资源不说,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江苏的油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虽然没有同一批画家以同样的面貌或风格集群式的出现,但江苏油画的实验性、多样性和丰富性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许多油画家在各自的追求和探索中成绩卓著。因此,随着更多的资源有待于挖掘和整理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生代画家的茁壮成长,江苏的油画一定会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