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评论

书画鉴定:我的人生历练

  书画鉴定:我的人生历练

  文/黄鼎(杭州)

  书画鉴定,简单说其实就是书画的“辨伪”,别小瞧这两个字眼。“辨”字的两边是艰辛的“辛”,“伪”字是“人”“为”的结合,从字形结构上就可看出这项工作一方面要付出辛劳,另一方面则要察觉出人为策划、精心设置的圈套。这项工作,能容易吗?

  不久前,一位浙江老藏友,将“上海朵云轩拍卖行”2000年春季拍卖会印在拍卖请柬与图录封面的一件吴湖帆伪作,同请柬原件一起发在朋友圈上,并语重心长地附言:“休整,意味着深刻反省,检讨得失,调整心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这张2000年的朵云轩请柬十分难得,值得收藏,这里面有玄机,能参悟此机的高人们恐怕讳莫如深。”

  我知道,这位内心崇尚正义的同行无非是想表达:15年前这家百年老店,当年也照样热炒拍卖了一些书画伪作,收藏爱好者们务必小心啊。

  我作为从业于书画文物鉴定已近30个年头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却发出另一番感慨:当年朵云轩拍卖行因此事被《新民晚报》等媒体揭露而声名狼藉,据说主管该次拍卖的书画部负责人也因此被撤职——这也是我接触古玩收藏鉴定工作以来,唯一听说有人被追责的事件。

  在这之前,我不知目睹过多少次或拍卖行拍卖,或古玩店、画廊销售假货,或某文化公司借“鉴宝”与“帮助拍卖”的名义来骗钱,或有关文物与名家艺术的书籍、期刊堂而皇之地刊载伪品,甚至一些公立或私立的博物馆公开展示文物赝品等。即使有的真相被披露而大白于天下,却从没听说过有人被追责。

  是的,我之所以深感遗憾、忧虑与纠结,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着这么一处“真空地带”。近些年文物赝品大行其道,委实到了不综合施治已解决不了问题的严重地步。毋庸讳言,现在我和诸多同行步入的这条书画文物鉴定之路,已是荆棘丛生、陷阱密布。

  因为我喜欢中华文化,故深爱书画鉴定。现在,为了搞好书画鉴定,我不能不将它当成是一种人生历练:

  一练学问。书画鉴定是一门最终以实践来体现成果,却又离不开严谨理论体系做支撑的特殊学科。凡脱离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唯有在复杂多变的鉴定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检验、不断地修正主观认识,才能逐步完善、提高学术修养,最终以严谨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此路虽充满艰难险阻,却是每一个从业者完善修行的必由之路。

  二练服务意识。收藏文物在当今社会中,已广被接受且深入人心,不少人更将其作为投资与理财的主要方式。诚然,文物鉴定如今已被赋予服务与奉献社会的使命。在社会需求大、市场打假任务迫切的非常时期,敬业爱岗是为人之本。若对这项工作自觉不称职,理应主动离岗。否则,绝不是单纯的“没干好”,最终难免劳民伤财、殃及无辜。

  三练解人意。当前“盛世藏宝”的观念几近家喻户晓,现实中人们已将文物书画类藏品认同于硬通货与财富价值。想鉴定手中书画真伪者,不少是追着发财梦而来,而客观上绝大多数藏品却是假的。因此,要以最大的忍耐力与爱心去抚慰那些内心失落或是上当受骗的持宝者。

  四练品格。自古以来文物收藏业内人都称自己置身的领域水很“深”。当今则是“深”上加“浑”与“乱”,如有的“专家”指鹿为马,有的专家参与“黑哨”。记不清多少次,我心怀善意去提醒或批评那些人,却往往被回敬以“多事”、“小人”、“跟我作对”,有时还被漫骂或更恶劣地造谣诬蔑;令人心痛,却还要学着隐忍负重。这一直磨炼着我的意志,也让我做鉴定时内心更坚强。

  江湖重道义,匹夫有担当。既然我从小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与滋养,那我就不能不对它负责任;既然不知不觉我已在书画鉴定这条道路上蹒跚行走了近30年,即使孤单、举步维艰,我仍不改初衷,继续前行。


美术报 评论 00022 书画鉴定:我的人生历练 2016-12-31 美术报2016-12-3100045;13003384 2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