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在场文化的个性理解/
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美术教师更应该具备自由独特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判断思维,以对美术的内在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解读和批判,是教师具有独立审美品质的必备素养。指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的开放、自由的艺术人格和审美判断作为引领学生发现、理解、表达的支撑点和发展点,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判断,更是建构富有民族情怀的艺术教育传承空间的重要素养。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为视角,任何文化理应保持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只有平衡和谐的生态才能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发展。而在众多的文化学习看似稳定和谐的背后却充斥着不和谐的因素,同样对于看似平静、没有任何纷争的文化传播、文化学习的时空中,其文化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在文化教育场域中同样存在着表象的和谐和生态,其实是文化物态的生存环境和表达符号存在于学习者面前,但往往缺少文化背后的精神、思想的在场。所以,建构文化在场的学习,是需要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共生,有机关联,才能实现学习文化的生态走向平衡,才能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去反思、理解自己的文化,使民族文化或民间文化达到整合,保持文化要素之间的弹性和必要的张力。教师的专业理解同样需要这样的文化在场,需要文化生态,来了解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从而能够从深层意义上去理解文化,尊重文化。审美判断就在文化在场的语境中呈现其独特的视角,艺术游学就是在实践这样的文化在场的判断思辨,实现教师独特艺术人格形成和完善,以独立的艺术思辨建构文化学习的新生态。台州市三梅中学杨帆老师的《论非视觉常态下的艺术审美取向》就是在“三秦”大地的地貌各异、文化迥异的文化在场的语境中所传递的审美批判。在文章中这样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如果从审美和美育的角度谈“美”的发现,“美”这个字眼在汉语中蕴含广泛区域,不但概括着整个生活与社会活动范畴,而且还介入伦理道德、生命哲学等领域。情感与文化的价值体现反映在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中,不是所有都被区域社会认同为艺术行为或艺术成就的,但通过非视觉常态的艺术审美取向,能更深入地发掘艺术的价值与艺术的真谛,通过跨区域的方式体验非常态审美取向的发现与体验,不仅能更好地培养美育和文化认同,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和发掘地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