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绘本怎么变
■尚辉
今天处在一个读图时代,但是我们看到的连环画和插图恰恰淡出了读图的视野,这是一个尴尬的处境。我们对于图像的阅读,大于以往的历史时期。但是读图时代的图像,不是我们所指的连环画和插图的图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我们读图更多的是一种由凸透镜所形成的图像和视频。这种图像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真实性。就是说这个图像在第一时间传播了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些事件我们不仅需要看到它的文字,我们更希望看到图像,这个图像是真实的。读图时代的特点,就是对真实性的一种理解。
第二个特点是虚拟性。虚拟的意思是,仿佛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画面。这种创造虚拟世界的本事毫无疑问是现代科技的一种产物,所以读图时代这种虚拟性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虚拟性还夹杂着许多幻觉的成分,比如说游戏里面所出现的景象、故事都是虚拟的,甚至我们每个人可以进入游戏里成为一个角色,可以和古今中外的一些人进行对话,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性别等等。这种虚拟性改变了我们对图像的一些认识。
第三个特点是介入性。我们看一段视频,突然会发现很多的形象是重新被设计师们改变的,加上了一些笑声和对白,这种对白并不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绘本。我们对绘本的理解,今天在网络媒体里面,实际上都重新发生了。所以我觉得读图时代的这种视觉经验要进行分析,我们看手机为什么会这么被吸引?就是它并不是机械地把文字和新闻图片合在一起,在文字和图像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介入关系。
第四个特点是数字性。我们今天看到读图时代的图像,大部分都不是由艺术家来绘制的,而是由电脑工人,通过电脑笔或者是通过三维动画去设计的,数字性改变了我们连环画原有的绘制方法。
所以在读图时代,我们对图像的需求和消费远远大于任何时代,但是这些图像都和我们所理解的连环画和插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一方面我们在培养连环画家,但是在实际社会的阅读量上很难上去。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去阅读文字图像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对图像的需求比任何时代都强烈,但是我们如何把这样的图像变成绘本,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内容。
今天提出“中国绘本”的概念,很显然并不是对历史的回述,而是扩大连环画的概念。中国绘本概念的提出,是连环画和插图界的再次变革,这个变革和原来传统意义上的连环画在艺术特征上也有很多的区别,比如说我们看沈尧伊先生的《地球的红腰带》,首先是文字得琢磨一番,然后还要琢磨绘画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所以读这一本连环画要用好长时间。如果要把它变成绘本的形式,首先是开本变大,第二是故事的篇幅变短,我称之为自由活泼的读本。在今天这样快节奏的生活里面,很少有人能够在随身携带的包里面放一本连环画,我们要的是一种绘本形式,故事比较短、图片很大,叙事的方式比较活泼。
轻松愉悦的图文关系,就是指画面的绘画形象和文字形象,并不局限在画页的底部和侧面,而是在画面任何部分,可以加上旁白,可以加上画面人物的对话等等。使它的文图关系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语体上的改变。连环画给人一种严肃叙述的感受,而绘本更多地夹杂着轻松幽默的成分,还有动漫艺术的语言。连环画到今天再次提出中国绘本的概念,我相信这是比连环画和插图更加丰富、涵盖力更加强的一个概念,它当然具有当代性。
(作者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