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声音

吴山明:

能为钱塘江流域的建设做些事是我们的责任

  “上世纪60年代,当我还在美院读书的时候,我们这些年轻学生每到暑假就会三五成群地去钱塘江游泳。我水性很好,还是少数几个横渡钱塘江的学生之一。我们在横渡钱塘江时,经常会被风带动着顺水飘游到了九溪,有时还会摸回一脸盆黄蚬儿,拿到同学家里美美吃上一顿。”

  “宋代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可见钱塘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生活富庶。我爱人高晔在20多年前将这首名词谱成了曲,完成了大型交响合唱声乐作品《唐风宋韵》。她的音画展示《望海潮》,2001年在金彩画廊成功举行。当时创作了一批以‘望海潮’为内容的艺术作品,邀请了50多位书法家、画家,用笔墨来展现钱塘盛世。”

  作为2018年的“钱塘江文化大使”,吴山明谈起钱塘江(他更喜欢用钱塘江流域这个词),充满了情感。钱塘江流域,北源新安江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南源衢江与北源新安江流至建德梅城汇合后称富春江,向东北流经桐庐县、富阳市,在东江嘴揽入浦阳江后称钱塘江,向东汇入东海。对出生于浦江,喝着从钱塘江的支流浦阳江水长大,读书、就业、定居于杭州的吴山明来说,血液里早就烙上了钱塘江的DNA。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回到钱塘江的上游,回到自己的家乡,耳濡目染家乡浦阳江两岸的美丽风光。爱人高晔曾在诸暨工作8年,后又到绍兴工作,两个孩子出生、成长在诸暨和绍兴,他就又经常沿着浦阳江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不知不觉中,他对钱塘江熟悉了起来。

  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吴山明很兴奋,“我看到西湖的传统美、历史美,也看到西湖的当代美。现如今,把眼光从西湖慢慢发展到钱塘江,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更是体现出大胸怀。钱塘江的流域很广,流经的地方,杭州特别是江干区,作为最主要的亮点,会成为浙江省甚至是全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亮点,不仅对杭州发展有利,更是会推动钱塘江流域的发展。”作为一名“钱塘江文化大使”,更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如何推动钱塘江文化的发展,吴山明有着自己的想法。去年9月,他来到钱塘江畔写生,描绘钱塘江新景的山水画,从钱塘江的对岸看城市阳台,标志性的“大金球”熠熠生辉,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写生那天,风很大,但画完后觉得还是挺满意的。”人物画家画山水,可能大家觉得新奇,但对吴山明来说,画什么题材只是其中一方面,人物画家更是避不开要与山水、花鸟画的结合,且到了他们这个年岁,各方面的积累、修养,允许他们可以创作更多的题材。“城市的山水画,跟传统的山水画是两码事情。这可能是现代的山水画家、现代的画家要解决的问题。”以水墨来呈现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是吴山明对中国画的全新定义和大胆尝试。

  自己创作是一方面,绘画人才的培养是吴山明更为看重的。“我的家乡浦江是书画之乡,家乡养育了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我们又培育了家乡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画家。”吴山明记得,毕业后会经常回浦江,现在浦江的许多年轻画家他都辅导过。浙江开明画院成立至今已有20年了,到画院学过、受过培训的学生超过3000名,考取艺术院校的有300多人,“我也没注意,一统计也是大吃一惊,这3000人中有些人已经不画画,但他的一生都会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艺术上有所启发;从事艺术专业的孩子,有些成为画家,有些从事艺术教育,都成为我们文化的传播者。”“钱塘江时代,这是中国历史发展到现代的新的突破,经济、文化、历史发展上,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吴山明感慨道。


美术报 声音 00026 能为钱塘江流域的建设做些事是我们的责任 2019-07-13 10561298 2 2019年07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