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立足点的创造是胡言乱语
姜宝林国画统合工作室助教:仁量(中国美院教授)
姜宝林老师是中国画坛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家,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实践上,更体现在他的艺术修养上。我认为,他的艺术成就,首先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笔墨功力。有很多画家,成就很突出,但大家还不是特别认可其艺术实践。为什么呢?就是过不了笔墨这一关。其次,姜老师的艺术形式又与时俱进,他的艺术修养是世界性的,所以能够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简言之,就是既追求笔墨,又追求现代性。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艺术实践,也贯穿了他的教学实践。
姜老师授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根据学生的背景和特点,开出不同的药方,这就像孔子所说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追求现代性的同学来说,他们要补的是传统文化修养的课程,补笔墨的课。我经常跟学生说,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根,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所长和性情。传统的东西最后都会扎根到笔墨。一点、一划都包含着中国画的内涵和要求,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观、思想观和宇宙观。明朝董其昌有言:“笔墨千古不易。”为何千古不易,因为存在着天道,存在着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宇宙的认识和概括。所以,姜老师的笔墨观、修养观和实践观,体现了他对传统的认识和继承。这种认识和继承发展到今天,“吐故纳新”,成为一种现代性的特征。
在这次展览中,我很欣慰地看到,学生们的作品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独特性完全被激发了出来,不会让人感觉是老形式、老符号的拼凑。总体来说,这次展览是让人满意的,充分体现了姜老师的教学思想。毕竟两年的教学时间过于短暂,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对传统和笔墨不理解,也有些同学对形式感不理解。后来我们通过打开学生的知识面来解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各自的道路上,还要不断地提高艺术修养。我们要牢记姜老师的口号:“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清朝的石涛就讲“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但是这个创造必须有一个立足点。没有立足点,瞎创造,那叫胡言乱语。这千万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