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周韶华:心中要有天地大观
时光荏苒,两年的“名家工作室”学习阶段稍纵即逝。美术报名家班毕业展中,周韶华老先生担纲主执教导师的新水墨工作室,带来了一场多样的水墨探索展览。纸本、装置、影像、拼贴……呈现了新水墨工作室两年来对于水墨艺术探索多角度的实验触角。
耄耋之年的周韶华先生,身体健朗,他亲自来到展览现场,见证学生们的阶段成长与新的起飞。展览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学员朱鹏飞不仅带去了一件纸本作品,还带去了一件现场互动性很强的装置——把墨灌进气球,悬挂在墙上。当老师周华韶走至作品前,他恭敬地递给老先生3支飞镖。老师很有默契地了解学生的心意,挥手镖出,在爆鸣声中水墨四溅得到自由,也将现场气氛引至高点。
正如水墨冲破了容器的限制成为自由的,周韶华是自由的,他的学生们也是自由的。他说,“画家必须有独立性、创造性、原创性,这样才是成功的,模仿老师是最没有出息的”。但是,他欣慰地看到,学员们都是以自己的艺术面貌展现,“你看这次的作品都没有我的影子,这是我看了以后对学生比较满意的一点”。
当然,这种“冲破的”过程冒险而刺激,但也十分不易。周韶华说,“大家的探索过程都很痛苦,但是都在追寻中国画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开这个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既要有传统基础,又要转型。想要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有多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想‘吃成个胖子’是不可能的事。大家都非常努力。”
中国画要新,但是不能没有了传统的根,周韶华说,“很多做新水墨的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民族文化。以为只要是水墨就是中国的。其实中国水墨是非常讲究文化内涵的,结果新水墨搞了这么多年,有点改写中国文化的本意,基本上按照西方的模式来搞。有些人骨子里就想用西方的东西来改变中国文化的性质。我们对这个事情应该有警惕。一个是文化虚无主义,一个是改变中国文化的本意。这一方面我们要有非常坚定的文化立场。我虽然讲创新,但创新创的是中国的新,不是改变中国文化的性质。”
毕业在即,老先生对学生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学生们在两年内学到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平时学到的东西要消化掉并且掌握,还需要花很长时间。要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的画家,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对中国古往今来的画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根一定要扎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但是必须要有创造性,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语言必须是现代的。第二还要有开放、包容的意识。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要吸收,不仅是欧美,亚非拉国家的也要吸收,要做到洋为中用。作为一个大画家,如果没有世界文化来支撑,是非常狭窄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天地大观。现代人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还要关注宇宙本体。要有大视野,就是将社会现场变成艺术现场。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走向伟大的复兴,我们的艺术是面对全体中国人民的,要创作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